当前位置:首页 > 关工委
弘扬好家教好家风 “五老”在行动——“五老”厉家梓
发布日期:2022-07-04 浏览次数:

家风是融在血脉中的骄傲,是先人从一代又一代的的生活中总结出的家族风气,它支撑一个家族的精神力量。

这期,让我们跟着“五老”厉家梓走进兰秀厉氏族史,弘扬传统家规家风,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听听厉氏族训“耕读兼为”的家风故事。

家风的魅力

         家风是家庭的主旋律,家风是家庭的综合教育力量。良好的家风对于形成淳朴的民风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风气具有不可或缺的基础性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要重视良好家风的培植和传承。

        我于2014年开始,组织成立了“兰秀厉氏族史研究会”,着手研究兰秀厉氏族史。在三年时间里,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兰秀厉氏族史研究》专辑四期,《兰秀厉氏三百年》专著及编写了《兰秀厉氏宗谱》。
        兰秀厉氏宗族在几百年的繁衍进程中,始终秉承规正的族风和良好的家风,以至于兰秀厉氏人才辈出。我深切体会并理解了家风的魅力所在。
        良好的家风涉及整个家庭的方方面面,包括“仁义礼智信”等孔孟之道。本文我仅就家庭文化教育谈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
        兰秀厉氏四房现存建筑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市文物保护单位,其墙门上有一副楹联:非显非藏姓氏,半耕半读人家。在二百多年前文盲充塞的农耕时代,我的祖辈就提出耕读兼为,并将此作为厉氏的族训。因为读书,一大批厉氏先贤外出入仕经商。
        我出生于农村,1963年初中毕业后,我父亲出于对教育的重视,砸锅卖铁供我进舟山中学读高中。1966年因文革,高校停止招生,我回乡当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让我终于实现了魂牵梦萦的念想,重新开启了我的人生。
         我的人生正如我在《相伴教育六十年》回忆录中所记述的:我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四十余年,曾有过多种角色的转换——教师,农村初中校长,省一级重点中学校长,县教委主任,市教研中心主任,市教科所所长。神圣的教育使命促使我集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的管理能力、教育行政的领导能力、教育教学科研能力于一身,不断锤炼,成长为教育领域的多面手和行家里手。
        回顾自己的人生经历,我一直铭记父亲的谆谆教诲“人生当与书相伴”且力行之,并言传身教,始终关注着儿孙及直系大家庭中其他下辈的读书状况。
依据我对厉氏族史的体会,还有从教四十余年对教育的认知和研究,窃以为以下几点对子女(或学生)很关键。

其一,良好习惯的培养

        习惯教育即养成教育。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礼仪习惯等诸多方面。所谓积千累万,不如养成一个好习惯。习惯培养的就是人的自动力;自觉行动,如出自然。
        我儿子虚岁六岁因当时农村无幼儿园直接上了小学,这于年幼无知的他是个大挑战,我就遵循教育认知规律,规范他的多种行为,使其养成良好习惯。比如每个星期天上午我给他辅导数学,规定早上九时前他外出玩耍,九时正必须到家听我讲课,他慢慢地由不准时到准时。有次我检查他的数学作业,发现没有解题过程,只有一个答案,原来是他偷看了书后的答案。我教育他学习没有捷径,包括做人也一样,都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这种良好的学习认知和习惯贯穿他的求学和工作。他九十年代东南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建筑设计,现为宁波建筑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建筑师,甬城建筑界最年轻的评审专家。
        我1983年在岱山中学任教,当时带一个农村班,这些农村孩子大多学习刻苦,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文科基础较差,理科解题不规范,自修课做完作业后讲空话,卫生意识差等。在带这个班的三年时间里,我每天早晨6点半(有时甚至6点)到教室,晚上11时左右回家,含辛茹苦,不厌其烦,努力纠正他们的不良习气。功夫不负有心人,最后这个班高考上线率达70%,高于同届的尖子班。

其二,学习目标的设定

        孩子在求学过程中,考试成绩与名次排位始终是一道大坎,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依据孩子的学习实力来给他设定学习目标。

        目标分为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阶段目标可以根据孩子的成长情况做适度调整,如孩子的成绩居班内第二十名,就鼓励她下次争取达到第十五名,依次渐进,切不可好高骛远。一个个阶段目标的实现,最终达到预设的终极目标。
        我孙女初中就读镇海的蛟川书院,这所初中是“学霸”云集之地,竞争相当激烈。孙女初一初二时数学、科学成绩不理想,她很有压力。我通过对她的几次学科辅导,觉得她悟性不错,基础尚可。她当时不适应的主要原          因是老师讲课太快内容太难。我明确告诉她,你的基础和能力都没问题。我的鼓励,给了她满满的自信。后来的中考,她成绩优异,名列宁波市前茅。
        如愿进入镇海中学后,在暑期她和她妈妈专程去上海参观高校,她在复旦墙上留言:“三年后,再见。”她认定了这个目标,三年拼搏,其间浮沉难免,但她一直没有动摇,2018年她终于考入自己心仪的复旦。大学期间,她给自己制定各个阶段目标,学业精进和社会实践两开花,多次获得学校的综合奖学金后,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生,今年又顺利被本校保研。

其三,家长榜样的示范

        家长是一个家庭的标杆。家长树的标杆高,整个家庭的标杆就相应地增高,对孩子的成长进步越有利。要孩子热爱学习,家庭就必须营造出积极温馨的求学氛围,如若家长一味沉溺在酒席麻将中,那就没有精力也没有资格去教育孩子好好读书。我孙女三四岁始,就喜欢书本文字,从小以读书为快乐,这首先源于我们整个家庭对她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她喜爱写作,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把她满意的作文汇编成册;平时只要有机会,就鼓励她参加各种写作比赛。所以哪怕在高三最紧张的复习迎考阶段,她还是在近两个月时间里,写了十篇有一定深度的文章,分别发表在一些有影响力的中学生刊物上。《钱江晚报》等多家媒体还对此做了跟踪报道。其中《当我老了》一文荣获第十五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决赛一等奖。
        在她去复旦报到前,我给她写了一封信,勉励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现摘录信中最后一段话:“中国儒家认为,后辈事业有成,就是对长辈最大的孝,全家企盼你的美好未来。”

其四,教育孩子是父母终身最重要的事业

        家长对子女负责是终身的家庭职业。一般都认为,孩子成家立业了,父母就完成了对他的教育任务,我认为其实不然。父母仍需继续关注子女的 工作、生活,伴他们一路同行,只不过教育的形式、方法变化罢了。我父亲离世近二十年,但他生前对我的教诲,我仍铭记在心,其中包括许多对婚后的我的谆谆告诫。特别自我走上领导岗位后,他更是加倍关注。如我儿子结婚,耄耋之年的他特意从秀山至高亭,叮嘱我儿子的婚事不可大操大办,更不能收取重礼。
        传承家风家训,我也像我父亲当年关注我一样,关注我儿子婚后的生活跟工作。每每他回老家,我们都会在茶余饭后,以父子加兄弟的氛围促膝谈心。他现任宁波建筑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建筑业界,经济来往数字大,人员交往杂乱,我经常提醒他要洁身自好。
        一个成功的家庭必有良好的家风家训在支撑。句句智慧,字字千金,家训承载着家风,而能形成良好的家风且能代代传承,则是一个家族最大的幸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